湖南本土相声经典,奇志大兵当年为什么这么火?

心情小记 litterfat 6年前 (2017-09-15) 6866次浏览 已收录 扫描二维码

大兵,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可能不是很熟悉,但是在湖南却是家喻户晓。

虽然近几年在湖南还是经常能看到他的作品,说实话,比起早期和奇志搭档时的作品,差了不止一个档次。

90 年代未,从夜店驻场到湖南经视的幸运 3721,奇志大兵的作品红遍了三湘大地:《楼上楼下》、《我是 110》、《审贼》、《喜丧》、《治感冒》、油利油、双簧……很多人甚至都能倒背如流。

以前大街上、小店、车里都播放流行音乐啥的,你到长沙会发现到处都是奇志大兵的相声。

湖南本土相声经典,奇志大兵当年为什么这么火?

那么奇志大兵当年的相声为什么会这么火呢?

小编来解析一下,不对之处请多包涵

一,形式新颖

我们以前听相声,基本上都是俩人说普通话,奇志大兵这个组合,一个普通话+一口长沙话(有时候还有宁乡话),这种新的形式,让大家耳目一新。 当然,这种形式并非他们开创的,之前早就有过,只是奇志大兵把它在湖南“发扬光大”了。

二,接地气

相声内容全是市井生活,比如说“甜酒、小钵子甜酒~~”(自带画面感)等,让人很有亲切感,听众有时候都忘了是在听相声,倒像是听隔壁邻居在聊天,完全没有距离感。

三,不走套路

许多相声作品,一些老段子翻来覆去讲或者是稍微改一下,前半句还没说完听众就知道后面是什么包袱了,听众只是礼貌性的给点掌声。奇志大兵的相声基本上都是通过观察生活创造出来的,而不是祖师爷传下来的段子。

四,敢讽刺

相声作为一门语言艺术,最大的特点就是讽刺,奇志大兵的相声针对时事或者老百姓身边的事情进行一些调侃,使人在笑声中有一种宣泄的满足和认同。比如:打麻将….洗脚城….医生看病开药……领导开会…..下乡蹭吃等段子….当然,那时候的创作环境也相对宽松,很多相声放到现在估计电视台不让播或者会要求删减。 为什么现在相声走下坡路?只能唱赞歌、只能拿搭档调侃一下,这样的环境相声怎么能有创新!

大兵换搭挡后,作品都没有以前火,很多人都觉得是缺了奇志,这是其中一个原因,但是真正原因是上面几点在新作品上体现得越来越少了。

经典永远是用来怀念的,心情不好的时候还是翻翻奇志大兵早期的相声来听一听吧,心情顿开朗。


喜欢 (11)